张可久
花边娇月静妆楼,叶底沧波冷翠沟,池上好风闲御舟。可怜秋,一半儿芙蓉一半儿柳。
【译文】
娟娟的明月把夜花垂照,宫女的妆楼更显得寂寥。御沟的流水载着落叶,波光黝黝,增添了凄凉的情调。池上吹过一阵阵清风,让空荡荡的御舟随意飘摇。这秋容啊,处处使人怜意难消,无论是凋残的荷花,还是憔悴的柳条。
【赏析】
“宫词”之名,最早有唐人崔国辅的一首《魏宫词》,但代表作家,是唐代王建和五代花蕊夫人,其《宫词百首》,内容都是反映老百姓无法闻知的宫廷生活。花蕊夫人生活在宫中,所写的都是耳闻目见之再现;王建则得之于宦官王枢密的转述,可算半个知情人。但后代文人尽管得不到入宫采访的机会,却也能凭着自己的知闻和生活经验摹想出深宫的内幕,往往也有“本地风光”的韵味。张可久是连京城也未到过的,他的这支《秋日宫词》,更属于“无师自通”的例子。
起首的三句,并列铺排了宫苑的三处景象。这里不乏皇家的专有景观,如“妆楼”、“翠沟”、“御舟”,美景圆备,有“花”、“叶”、“娇月”、“沧波”,池上吹拂的也是“好风”。但三句的主调却无一不是冷寂凄清,“静”、“冷”、“闲”三字看似毫不着力,却牢牢左右了全局。由此可见作者绘景的功力。
四、五两句宕开一步,字面上是继续写景,实质上是议论和总结。“一半儿芙蓉一半儿柳”,令人立即联想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的诗句:“归来池苑皆依旧,太液芙蓉未央柳。芙蓉如面柳如眉,对此如何不泪垂。”曲中的芙蓉与柳,同样是对宫中女子的暗喻。有了这一句,前时的“静妆楼”、“冷翠沟”、“闲御舟”都带上了宫中人事的意味,“秋日宫词”也成了秋日冷宫之词。“可怜秋”,作者所真正叹怜的,正是深宫对生命力量的摧残与肃杀。
记得萨都剌作过一首《宫词》:“深夜宫车出建章,紫衣小队两三行。石阑干畔银灯过,照见芙蓉叶上霜。”杨瑀《山居新话》以为不符合元宫的情景,“盖北地无芙蓉”。元大都宫中“无芙蓉”叫人难以想象,但这一细节却也说明曲作者作此《秋日宫词》,是别有自己的艺术意图的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www.baquge.cc www.cwzww.com www.9kutxt.com www.shuhuangxs.com www.du8.org相邻推荐:段海鹏的奇异手札 家族修仙,我真是剑仙 完美人生:60年代处对象? 鸿猷录 女性心理健康枕边书 表白被拒,我意外绑定了美女校花 穿越文明垃圾场,我能修复一切 金牌业务员 比尔盖茨的成功法则 玄幻:我能复制经验 身体健康自查书 莫生气,要争气 杀死那个傲娇女 仙魔与人 惊!丫鬟揣娃回家,走出康庄大道 顶级业务员的第一课——15天打造真正的王牌业务员 回大明当县令,激活模拟城市系统 惊悚游戏:开局绑定两个系统? 道德绑架?对不起,我只讲法律 读寓言学做人全书